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06

我现在在秦皇岛

Image
:cool: 本来想来这里避暑,但是好像有点儿来早了。 秦皇岛还没开始热,正处于雨季。实际上,不但没热,相反还很冷,尤其是在晚上起风的时候。我也许应该在半个月后来就对了。那个时候北京最热,而这里也会开始夏季,海水会因为温度上升变得温暖,正好可以到水里去玩。 我到秦皇岛的第二天(7月23日)去了山上的“燕塞湖“,坐了游船和缆车。那里的山不算高,山上的树木不是很多,远看像“斑秃“一样。有点儿像我在北京爬过的凤凰岭,只是山石不如凤凰岭的来的巨大。那样一个地方,如果在山雾蒙蒙,小雨飘零的时候去,感觉会像是人间仙境了。 昨天(7月24日)我去商场买了一件泳裤,期待着第二天是大热天,因为三姑家的小妹说,海洋公园从水上游乐项目到大海游泳全都有,非常好玩。不料,从昨天开始,这里看是下雨了。于是,我们都很郁闷,期待天气赶紧热起来。 今天,外面还在下雨,预计想看大海的愿望又要泡汤了。从我这个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的人来看,大海一定是非常神奇的,而且因为没有见过,还会觉得十分好奇。乘 坐第25线公共汽车往返海港区和山海关区时,有一段路就在海边。于是我隔着建筑物、树木或者海船能瞥见一线无边无际的大海。即使这“一线”大海也已经让我 深感震撼。无边无际的大海,对于我只是一个概念,一个电视、电影中的场景而已,并没有亲历过。从这“一线大海”,我看见了一道由巨大的力量托起的海平面, 上面漂着几艘渔船,神奇而壮观。 现在我来说说秦皇岛这座城市。从地图上看,该市下辖三个区和数个农业县。三个区是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这里的人对海港区的非正式称呼是“秦皇岛”,其他两个区分别叫“北戴河”和“山海关”。 这里的人对这些地方在心理上的区分,有些类似在北京的人对“北京”和“北京市”的区分:“北京市”只是一个行政区划,“北京”才是历史上、文化上、经济上和心理上的北京。就像有人说“我去了一趟纽约”才,他其实想说的是“我去了一趟曼哈顿”。 这里可以说是东北人的据点,秦皇岛市区人口中,据说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自东北三省。其中,尤属来自黑龙江的人居多。同黑龙江相比,这里气候更好,非常适合养老,于是聚集了大批来养老的东北有钱人。 回去才能把照的照片导出来,这里上网不太方便。

《红楼梦》考题 作者:冷月花魂

先普及一下红楼梦的知识. 题有些歪,志在考验加娱乐. (一) 入门:(每题4分) 1,香菱的原名是什么? 2,《红楼梦》又名什么?(列出两个答案) 3,曹雪芹开始写书的时候,大概在清朝哪个皇帝执政期间? 4,书中“蘅芜君”是谁的别称? 5,林黛玉第一次去贾府,随身携带的丫头是谁? 6,“借得梅花一缕魂”,是歌颂什么植物的诗歌? 7,妙玉请宝黛二位喝茶,用的是什么水? 8,金陵十二钗,都是哪些人? 9,王善保家的婆子,是谁的裙带关系? 10,龄官主攻小生?小旦?还是大花面? (二),进阶:(每题5分) 恭喜你,全部答对的话,说明你看过至少一遍红楼了,接下来,进入中等难度,需要细读才能知道答案的哈:)不要翻书,现在就开始! 1,良儿是个什么人? 秋桐是属什么的? 2,大观园中的厕所位于什么方位? 3,贾母的老公叫什么名字? 4,北静王初见宝玉,是在什么场所,给了他什么礼物? 5,赖大家的孙子,捐了个什么官? 6,晴雯应该姓什么?跳井死了的那个丫头金钏,又应该姓什么? 7,芳官和她干娘大闹,司棋和厨房的婆子大闹,都有同样一种道具出场,是什么? 8,雀金裘的原产地是哪里? 9,入画的哥哥给谁当差? 10,贾芸给凤姐孝顺了什么东东,才博得大观园中的一个管事? 好了,你回答全部正确,是一个合格的红学爱好者了,请进入思考题: (三),思考题:(每题5分) 1,请用现代观念解释:贾母为什么不许宝玉吃牛乳蒸羊羔? 2,脂砚斋究竟是个什么人?

现在活着是多么的难?

现在活着是多么的难?未来是不确定的。往远了说,我现在想象不到老到退休时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尤其是我的那个世界。往近了说,两年之后什么样我也不知道。在北京,好像谁都在算计我们自己流汗挣命一样挣的那一点钱。房子飞涨自不必说。即使你是北京户口,孩子上幼儿园三年赞助费也要五、六万。对于没有北京户口的人来说,那就更多了。而且,赞助费行情一路看涨。汽油涨价了,于是出租车也换成了蓝色的标签:2元/公里。我猜这只是一波涨价只是开始。那些用石油子造的产品跟着就涨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钢铁公司们,对外国卖铁矿的表现出了极强的斗志。即使在最后一刻,这些在国内飞扬跋扈爱谁谁的国有公司们,也表现出了自己手里有王牌铁矿不降价立马让国外矿山下马收死的架势。最后,国有们的万丈豪气,好似河马屁一样,在水里冒个泡,然后快速消失,快得让国人没法注意。这一切的涨价,买单的只有--我们的钱包。

《红楼梦》阅读笔记

◎上学时,尽管也是"读书",但实际上不过是为了以后读书做做准备而已。――如果后来确实想读到话。 ◎ 人至少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物质世界,另一个是精神世界。物质世界丰富固然好,但似不能以牺牲精神世界的丰富为代价。――但人的追求可能不一样。比如,我两个世界都要丰富。 ◎ 读书时,我翻过一页,书中一年半过去了。上帝另起一段写他的文章时,他笔下的我已经死了。――历史长河中,一切都是一瞬间,人是多么多渺小。 ◎ 一天看到网上一个外国人在读完一部分《红楼梦》后写下的感想。他所读的翻译版据他说非常忠实于原文。这似乎是很大的表扬,但他实际上想说的是:硬着头皮看完了一本之后,实在找不到理由再继续痛苦下去了。于是他建议那些想想看这本书的人三思而后行,先读一部分看看,了解一下自己到底能不能看下去。当然,他说话时的听众是母语非中文的人。 外国人看英文版的《红楼梦》?省省吧。这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我在想,这种版本的红楼是不是应该配上一套相同厚度的注释呢?不要说《红楼梦》英文版,即使是中文版的红楼梦,中国读者尚且需要十分熟悉祖国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政治才有可能看懂。 我真难以想象怎么可能把《红楼梦》 翻译成英语。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那么的言不由衷、闪烁其辞、遮遮掩掩,到处都是伏笔、陷阱。凡是翻译不出来的都是原著的精华部分。翻译的结果只能是很像《红楼梦》,但绝对不是《红楼梦》。 外国人,不读《红楼梦》也罢,读了徒添烦恼,毫无乐趣。 ◎ 难道我不够老,不够世故,不够聪明吗?多少年后,我又读了红楼梦,但还是写不出什么供人阅读并增长见识东西出来。难道我只对红楼梦的语言和故事本身感兴趣?是的,我只觉得它的语言造诣是我读过的其他文学作品无法匹敌的。 ◎ 在红楼梦中,我能读到十分熟悉的语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北方方言。但是,我在纳闷:书中的一些方言词汇和说法为什么会跟东北方言那么相像?这些我感到十分熟悉的话语东北人仍然在说。不知道是北方的方言体现在了小说里,还是方言受到了小说的影响。我觉得前者更像是真的,尽管据说红楼梦等小说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产生了莫大的影响。我举一个最为景点的例子--"嗑了一地瓜子皮"。这是说嗑瓜子,瓜子皮散落一地。这是东北人聚会(比如学校的联欢会、单位的联谊会等等)结束之后常见到地面。 ◎ 在那样一个时代,男女相爱,双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