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ne, 2007

我的博客已经搬到http://ChangGuohua.com

欢迎来到新地址! http://ChangGuohua.com

《红楼梦》的后四十回

同志们,后四十回尽管去读,不要有心理障碍! 要看现在什么书比较火,不一定要去看各个报纸、杂志或者书店里面的排行榜——看看大街小巷的盗版书摊上摆出来的书就能知道个大概了。盗版书摊上摆出来的书绝对是读者最最欢迎的书。在我家楼下不远的一个小店门口,有个人每天傍晚都会出这样一个盗版书摊。在那里,能看见《红楼梦》的身影。甚至有一本重新出版的《红楼梦》小人书,只不过这新版的把原来数个独立单页的内容集中在了一大张纸上,于是变成了一本很大的书。 北京电视台运作的“红楼梦中人”选出了黛玉和宝钗的人选,但在我看来她们两个好像弄颠倒了,简直有点匪夷所思——从她们的脸部特征来看,北京电视台版的“黛玉”居然像李晓旭一样强壮,“宝钗”居然像姚笛一样瘦弱! 时代不一样了,八七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可以拍三年半的时间,这零七版最多一年的时间。八七版的演员可以像上个大学那样,慢慢来;零七版的只能像上个短期进修班那样,短平快。 这个选秀活动也不说它一无是处。比如,活动的一个正面作用是,原来对《红楼梦》小说根本不感兴趣的人也拿起了小说开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了。不管怎么样,这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次普及运动。 凡是读《红楼梦》的人都有一个“心结”——后四十回。对于有些人,读还是不读都成了一个问题,有些人根本不屑一读。我的第一本《红楼梦》是在火车站候车室里面的书摊上买的,当时一起买的好像还有《水浒传》。时间是1992年,在黑龙江和四川老家之间的路上。我是一个比较驽钝的人,当时只记得《红楼梦》小说读到后面结束得比较快,死的死、出家地出家,“白茫茫一片”很干净,但没看出这“高鹗”和“曹雪芹”作品之间的不妥之处。后来受到“红学家”们对于“后四十回不好”的心理暗示,每次读《红楼梦》从第八十一回开始也总“觉得不好”。实际上也确实如此,与前八十回比起来,后四十回读起来比较“死”,没有原来那么“爽”了。可是后四十回里面还是有很多地方写的非常精彩,比如李十儿、五儿部分,还有宝玉再回梦境的部分,我感觉这还应该是前八十回作者的手笔。 不久之前,我到网上搜索这方面的信息和观点,找到一个我觉得比较“通”的解释。这个解释实际也是程伟元和高鹗在“整理出版”一百二十回本里面说的话,大致的意思就是程高二人不过是搜来了当时流传下来的曹雪芹的后四十回与当时流行的前八十回合二为一成了现在的通行本。 在我想来,《红楼梦》如此高深、庞大、盘根错节的小说,

夏日杂感

这两天温度突然下来了,好似不再是夏天。昨天一层白色烟雾遮天蔽日,今天阳光灿烂——那是昨晚的大风吹散了麦秆燃烧的烟气。白天,家里总是安静不下来。大概是为了停车方便,楼下开始拓宽小路,机器的轰鸣声和金属与石头的撞击声到傍晚才能告一段落。早就注意到我这个小区当初设计规划的时候根本没想到现在会有这么多的车要停——那些车被迫趴在小路牙子上,原来能通过两辆车的路只好让一辆车过。 前几天闷热,到超市抱了一块竹席回来,当天晚上睡在上面感觉很爽,第二天早上一起来,发现自己几乎浑身是块儿——竹席的块儿。但醒来并没有感觉神清气爽,我好像呼吸了一晚上的毒气。那新买的竹席上,应该是刷着什么不该由人来呼吸的化学物质。 从过完年以来,一直断断续续地做些兼职。虽然我的工作与自己想要的学习不能截然分开,但我想学的东西与这些工作还是不一样的。于是从前几天开始,又停了工作,重新开始学习。我所谓的学习就是看书,看自己买来的那些书。我喜欢看书的一个原因是,好的书都是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没有一种学习别人经验、智慧和知识的方法比看书学习来得更快。就我想做的工作来说,实践是不能替代的,但也没有必要亲自去试试“火烧手”到底疼不疼那种事情。 说是这么说,其实我是有一点害怕,那种缺少信心的害怕。人是一种非常奇怪的东西。虽然人的手脚归自己管,自己干什么也归自己管,但人面对的自己似乎又是另外一个东西,一个按照它自己逻辑和规律“办事”的对立面。“人”什么道理都懂,但“自己”不听那一套怎么办呢?要不怎么说能战胜自己的人就是成功的人呢,呵呵。 我想成功,但自己比较心虚。 不管怎么样,“我”还得继续,“自己”还得慢慢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