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猪年

(1)老婆现在应该到学校了。

她这次回学校买火车票比较顺利,居然没怎么排队就买到了想要的车、想要的日期和想要的卧铺。当时让我很不敢相信。我还以为买不到才正常呢,本来都做好了买不到的打算。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21号那天早上,一掀开窗帘吓我一跳。原以为是大阴天让我如此难过地醒不过来,哪知是如此浓厚的大雾。对面近在咫尺的楼也看不清楚,再远一点就是白茫茫的一大片,感觉就像这些高楼大厦都生在豆腐里面一样。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雾,抑制不住的有点儿兴奋。本来编辑好了短信还是没有发出去。我后来是想:有啥值得这样奔走相告的?等下次黄沙把楼给埋了再说吧。

在十九层的高楼上,大雾好似密不透风,但到了地面感觉还可以,没那么浓,只不过地面上有点点湿。人和车走在路上都小心翼翼地,撞别人是小,被别人撞了就大了。这天也要出门,那实在是被逼无奈:得到火车站买学生票。幸好是如意而归,不枉这大雾天出门瞎溜达。

23号,我和老婆去她的一个哥家。这个哥是她比较远的一个亲戚。实际上,亲戚远近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关键是要走动。她常说,这些亲戚都是她当年做“感情的联络员”时东家窜西家跑的成果。比如大嫂曾经称我老婆是她的“跟屁虫”,原来在黑龙江的甘南老婆“跟”着她,到了哈尔滨“跟”着她,到了北京还是“跟”着她。

老婆跟我说起过一些这个大哥的“事迹”。他是哈工大学工的高材生,毕业后在哈尔滨一个大型国企不是很得志,尽管挣钱不算少(跟当地的工资水平比)。可是在国企,年轻的人才照例是被压抑着的。他后来找了个机会,被人当年用10万年薪,外加30万安家费从哈尔滨挖到北京。他大概前年在亦庄买了房子,嫂子也就跟着过来了。这次我和老婆要去的就是他在亦庄的家。这也是我来北京四年多第一次到南城去。

一进亦庄就感到豁然开朗,楼都很矮,相比较之下感觉自己高了很多。大哥家在一个小高层里,窗户外边就是大片的草地(现为枯黄色),很远的地方才有房子。于是大家都在想,要是这些空地不再盖房子,这窗外的景色一到夏天就美不胜收了。

房间那叫一个干净,可以说是一尘不染,看得出女主人对这个家是多么的精心。房间的装修和家具就是那种最现代、最符合人体工程学、最美观的那种风格。从厨房到卫生间,我都挑不出一点毛病(不过这也对得起我的观察力了)。不过我还是感到似乎少了点什么:除了大小不同,怎么看不出跟所有的“其他”房子有甚区别呢?似乎少了个性。没个性归没个性,标准化也自有它的好处,所有的空间都是那么的到位,这样的房子人住着会感觉无比的舒适是没错的。


客厅

听说丽丽要来大哥家,另外一个三哥,带着怀孕四个月的三嫂和岳父、岳母也来了。原来丽丽就说,她妈那面的亲戚都长的高大而威猛,不像我和她老爸那面的亲戚那般小巧玲珑。这次我一见果然不假,而且感觉到大哥也是做技术的,跟我是一样的笨口拙舌。三哥呢,可能是在外面工作说话太多了,在家里人面前也是默不做声。就我,本着老婆让我“锻炼口才”的谆谆教导,还多说几句。三哥的岳父退休前在部队工作。因为这两天我在研究“台独”,就想知道中国的战士能不能搞定美国大兵和日本鬼子。他一开始就总结自己的军旅生涯说:“中国的兵,空军不上天,海军不下海,陆军不拿枪,和平久了,不会打仗。”当然,他说的是他当兵那会儿。虽然他这么说,我还是不死心。中国兵?这么烂?可是呢,从大爷这本老黄历里面也翻检不出来什么让反台独人士静下心来的定心丸,于是我就作罢了。

大哥和大嫂亲自炒菜炖汤,丽丽也帮帮忙。我是照例等着刷碗——我就会干这个。一桌子几乎都是东北菜,桌子边也是一圈东北人。

饭桌

饭桌上,大娘举杯祝我们这些年轻人(估计就是指我和丽丽)早日成为“北京人”。我不知道为什么成为“北京人”需要举杯庆祝。我知道,她要庆祝的其实是得到了北京的户口,北京的房子和北京的车子。但是我心里面似乎从没想过要做“北京人”,即使这些东西我都有,而且别比这些都要好,骨头里面我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东北人——尽管因为我南方人的外表,别人总是怀疑我的东北人身份。

下口之前

(2)昨天,在去北京西站的387路公交车上,我和老婆算从相恋到这次一共分别了多少次。老婆算,我跟着数,大概一共十次了。三年间一共十次分别,平均每100天一次。这次买的卧铺是一号的上铺,在车厢的最深处。因为是上车时间,所以车厢和车厢之间是锁死的。于是,如果我要下车,就要走过长长的车厢才行。为了保险起见,我俩就挪到上车的门口话别。十次的分别,我多少有点儿习惯了,虽然不会嚎啕大哭,但心里自然还是不太好受。看着我的老婆,这一个多月给我做了无数的好吃的,再吃也许得今年冬天了。她说了要在学校求老师找医院实习,而且警告我不要总说希望她回来,不然她有可能真的回来,那就没时间学习了。学习这样的大事,我当然是支持的。醒着时见不到,那就梦中相见,也行。

(3)今天一掀窗帘,又是大雾。阴天,我就不舒服。我一路狂奔,到东三环的首都图书馆去换书。那里英语原版书太少,一共就几个书架,还包括不外借的工具书。去了几次挑英语的书,这次我发现英语标的书名,如果书立着放会让找书的人累死——英语的书名都是字母以正常的印刷方式从左到右顺着书脊印刷。如果书立着,书名的阅读方向跟眼睛正好就是垂直的关系。我只好歪着脑袋看,累人啊。书太少,随便一看也找不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看完这次借的书,下次去国图。我问首图的人首图的借书卡在国图能用否,答曰不能,因为一个是北京市的,一个是国家的,系统不一样。可是这个“国图”原来是叫“北图”来着。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小子,太轻狂了点儿吧,多少人想当北京人,首都又没求着你给你绿卡,相反,我倒希望以东北籍首都居民自居。
Beijing Report said…
不是说得不到的东西就是葡萄嘛 嘻嘻
Beijing Report said…
你可能误解我了。你说的跟我一个意思。
Beijing Report said…
大概一个意思。

不管在哪,有钱就行。

不过在北京这种地方有多少算“有”呢?
Anonymous said…
200万算宽裕吧!
Beijing Report said…
如果是不包括其他的资产,现金200万算宽裕了。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猪刚鬣:善猪恶拿

我的事 我想的事

《大长今》和《红楼梦》